【产业回眸 精彩答卷】合肥:让城市“生命线”成为发展“安全带”
科技赋能,让城市“生命线”成为发展“安全带”。
合肥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科创引 领、源头治理,在着力推进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建设的基础上,构建良好产业生态, 不断壮大城市安全产业集群,已经走在了全国前 列。
重点企业聚集在国内领 先
随着规模快速扩张、人口急剧增多,城市设施安全问题日渐凸显,社会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在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合肥清芯传感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激光芯片成果转化单位,专业从事国产化高 端传感芯片与传感器研发、生产及销售,为合肥乃至全国的城市生命线安全传感提供基础芯片与器件支撑。
公司以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为支撑平台,联合开展技术合作与联合攻关,攻克“激光芯片—激光器—传感器”体系化关键技术,成功研发国产化可燃气体探测激光芯片,打破了国外在气体探测领域前沿尖 端技术的垄断。
“我们研发的激光芯片与传感器产品,目前已在合肥、北京、天津等数十个城市规模化应用,有效保障了地下燃气管网设施的安全运行。”清芯传感负责人殷松峰介绍,近期规划建设新生产线,向家用燃气传感器市场进军。
在合肥,类似的成果孵化科创型企业还有很多,这得益于城市安全产业集群产生的吸引力。
近年来,合肥不断加大投入,支持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及产业发展。在此过程中,一条完善的城市安全产业链应运而生。
城市生命线是城市便捷高效运行的基础,需要安全防范模式的创新升级与前沿技术的注智赋能。合肥市率 先将安全应急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相继建设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和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园区,实施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一期、二期等一批重点项目。目前,全市聚集了众多安全应急重点企业,部分龙头企业在相关领域具有国内领 先优势。
“合肥模式”带动产业规模壮大
2023年4月18日,合肥市应急协会成立,这是首 个省会城市应急领域专业协会,首批会员近百家,涉及监测预警、安全防护、应急救援处置、安全应急服务等领域企业。
协会成立后,发挥“产学研金服用”桥梁纽带作用,推进合肥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促进合肥市安全应急产业集群化、高 端化、特色化高质量发展。
城市生命线安全建设覆盖技术研发、设备制造、运营服务等环节,兼具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产业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合肥积极推动城市生命线安全产业集聚,逐步走在全国前 列。
现阶段,合肥市城市安全产业规模持续壮大。
已经形成了以城市生命线产业集团公司为核心引 领、清华合肥院为技术支撑、众多产业链生态企业协同发展的产业格局,集聚企业300多家,构建了涵盖软硬件、材料、工程技术服务、运营维护、安全咨询、第三方服务等上中下游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在风险监测预警、安全防护防控、应急处置救援、安全服务等领域形成核心竞争力。
合肥还持续继续发力,深化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应用,完善 “1+2+4+N+1”合肥模式。
其中,建设合肥市城市安全风险综合监测预警平台;依托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监测中心和市应急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对风险进行监测预警和指挥调度处置,从原来的城市生命线拓展至公共安全、生产安全和自然灾害应对;由燃气、桥梁拓展至地下综合管廊、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消防等多领域,做到监测预警全覆盖;此外,建立城市安全风险监测一张网,真正做到风险隐患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高位推进抢占发展新优势
安全产业既是战略新兴产业,更是朝阳产业。
对于合肥来说,如何让城市安全产业链条更加枝繁叶茂?那就是,以场景应用为依托、智慧防控为导向、创新驱动为内核、产业培育为抓手。
近年来,合肥市超前谋划,将城市安全产业作为全市重点产业链之一,高位推进产业发展和示范推广。
在顶层设计上,印发《加快推进城市安全产业发展工作方案(2023-2025年)》,为城市生命线拓展提供指引。同时,设立城市生命线产业基金,构建“基金+产业”城市生命线推进模式。
围绕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的数据云平台、监测服务、生态培育等核心业务,构建面向政府、企业及家庭的产业互联网平台,组团输出城市生命线技术、产品、方案和服务,加快推进城市生命线产业化之路。
此外,深度挖掘电梯安全、消防安全、环境安全、安全文教等细分产业,构建以生命线安全云、消防安全云“两朵云”为牵引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推广模式,推进商业模式由“卖产品”向“场景拓展、服务集成”转变。据统计,消防安全云服务已在全国多个城市落地,覆盖大批企事业及“九小”单位。
面向未来,合肥将围绕安全应急产业延链、补链、强链,重点引入传感设备、探地雷达、新型材料、消防装备等配套企业,打造全国城市安全装备制造基地。同时,计划在城市生命线等领域新建一批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创新载体,制定多个国内领 先技术标准规范,抢占产业发展新优势。
加强“双招双引”,推动企业、资本、项目快速集聚。优化政策供给,加大对科创设施、应用场景、产业生态等环节的专项支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加速打造国内领 先的城市安全产业集群高地。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