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巴南区检察院检察官来到辖区道角支路,对一起城市道路污水污染环境行政公益诉讼案进行了“回头看”。道路从污水四溢到面目一新,这样的变化还得从年初时的一条公益诉讼线索说起。
检察官正在走访调查(重庆市人民检察院供图)
今年初,巴南区检察院接到当地群众提供的案件线索:道角支路东侧涵洞内长期有大量黑灰色污水流出,无人管辖。该院公益诉讼检察官们立即赶往现场调查。
经查,该路段为老旧农村公路,一直未配套建设雨污管网,可随着附近多处住宅小区的新建,现已不能满足片区雨污水的排放需求。周边居民生活污水随涵洞口排放后溢流散排,伴随而来的难闻气味,让附近居民苦不堪言。近两年来,居民们多次投诉,但因该路段在行政区划上属于辖区两个街道的交界道路,路面维护和管网建设权属不一,导致治理工作长时间搁置。
该路段与长江主航道直线距离不足500米,溢流的污水对长江沿线生态环境也造成威胁,整治工作刻不容缓。1月31日,巴南区检察院对此正式立案。
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是明确职责。为确保整改落到实处,检察官们通过查阅法律法规、走访有关职能单位、开展诉前磋商,厘清了该路段污水治理职责归属。
2月2日,巴南区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罗伟向负有监管职责的巴南区交通局、区住建委和龙洲湾街道公开送达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履行相应职责,完善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消除污染隐患。
收到检察建议后,三家单位高度重视,明确分工。巴南区交通局负责资金保障并出具施工图,区住建委在工程污水管网建设中提供技术指导,龙洲湾街道则负责具体实施工程建设。此期间,检察官们及时了解整改进度、持续跟进监督。
考虑到支路污水治理工程周期较长,龙洲湾街道办在改造前期就采取了开挖排水边沟、加大路面冲洗力度、全线设置围挡等应急处置措施,缓解污水溢流导致路面积水、行人出行不便等问题,全力保障周边环境质量。
6月底,道角支路污水治理工程顺利竣工。经现场勘验,排放污水的涵洞已作处理,整治破损路面1200余米。新建的千余米雨水管网和污水管网能有效将路面积水及周边污水进行收集引流,导入已建市政管网,彻底解决了路面遇雨积水、污水横流情况,改善了附近2万多居民的出行条件。
随后,巴南区检察院邀请一直关注此案进展的部分市人大代表、人民监督员作为“考官”,通过公开听证的方式检验整改成效。经过充分评议,“考官”们一致认为,道角支路污水污染环境的情况得到了有效治理,群众的诉求得到了及时解决,案件成效明显,行政机关履职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