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某市属于严重的资源型缺水城市,随着城市需水量逐年增加,开展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可有效解决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为后续打造节水型城市提供依据。通过对该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实际运行情况、漏损情况进行分析,并结合城市发展规划等因素最终确定漏损治理方案,在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的同时,极大程度增加了城市供水水质的安全保障,大大减少了供水能源消耗。以供水管网漏损控制为切入点,持续改善城市供水的各个方面,以此创建高质量的城市供水系统公共设施机制、高层次的城市供水管理机制和最 优化的供水保障机制,进而促进城市供水的高效能发展。
供水管网是重要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之一,对确保市民生活饮用水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漏损是供水管网普遍存在的问题,而供水管网漏损治理是城市节水的有效途径。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供水管网规模不断扩大,而供水管网漏损率有增无减,不但造成能源的额外消耗和严重的水资源浪费,而且将阻碍节水型城市建设和自然环境持续发展,此外也必将给供水企业的运营增添前 所 未 有的阻力。现阶段及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城市供水系统工作的重心将是供水管网漏损控制,借助漏损控制达到节水、节能、提质、增效的目的,大力推进城市供水系统全面实现高质量发展。
笔者以云南省某市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漏损治理工程为例,通过分析供水管网漏损情况及原因,从供水管网改造、供水管网分区计量、供水管网压力调控、供水智能化建设4个方面提出了漏损治理方案,可供其他城市参考借鉴。
1 城市供水系统现状
1.1 供水系统基本情况
该城市供水系统由10座水库、8座水厂及其独立的供水管网、41个村组供水站(点)组成,配套主干管网总长度约533 km,分属市区两级政府、街道、村组管理。现有供水厂(站)总供水能力为25.75万m3/d,实际供水总量13.41万m3/d。2020年,该市水资源总量为1.7383亿m3,服务面积65km2,常住人口51.5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37 m3,相比全省人均水资源占有量4835m3和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m3的水平要低得多,也低于国际上公认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1000m3警戒线,属于重度缺水地区和资源型缺水城市。
1.2 中心城区供水管网现状
该市中心城区地势东高西低,供水范围内河道较少,管线埋设较浅,90%的管线埋设在人行道内,漏水较易发现,且配水支管(DN100~200 mm)漏水较多。2022年最新统计数据显示,该市中心城区共有供水管道381.95km,包括原水管道12.17km,供配水管道369.78 km,管径为DN100~1200 mm。供水管道主要为球墨铸铁管、PE管、灰口铸铁管和钢管,大部分为1990年后安装,管径以DN100~400 mm为主。市内供水系统采用分区分压供水方式,分为高、中、低压3个供水区。
从管材来看,灰口铸铁管、球墨铸铁管、钢管及PE管的占比分别为54.06%、11.27%、32.71%、1.96%,灰口铸铁管的占比过半。从建设年限来看,占比最高的为建成20~30年管道,占比51.39%;其次为建成10~20年管道,占比38.43%。
现状供水管道仍以灰口铸铁管为主,老旧管材占比过高,建设年限超过20年的管道占比也较高。随着使用年限增长,会出现管材腐蚀老化、抗压能力降低、接口破损等现象,进而引发爆管、漏水等问题,供水管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难以保障,亟需对城市老旧供水管道进行改造。
2 中心城区供水管网漏损情况
2.1 供水管网漏损情况
该市最新供水管网探漏报告显示,2022年度共发现有效漏水点97个,DN100 mm及以上漏水点74个,明漏点占比为30.9%,暗漏点占比为69.1%;灰口铸铁管漏水点较多,占比高达59.4%。其中,彩虹路DN200 mm铸铁管、聂耳路DN200 mm与DN100 mm铸铁管、珊瑚路DN100 mm铸铁管、新兴路与南北大街交叉口肯德基西侧DN50 mm镀锌管漏损量较大,急需对腐蚀老化严重的供水管道进行更新改造。
2.2 供水管网漏损率